近日,学院徐婉渔博士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与国内权威期刊《Economic Modelling》《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外国经济与管理》发表三篇学术论文,研究涵盖数字化创新、企业国际化战略及公司风险投资与内部创新的协同机制,成果显著。
1.《Economic Modelling》(校B1期刊,影响因子4.7,SSCI一区):论文“Digital innovation and firm internationalization: Insights from publicly listed firms in China”探讨了中国企业的数字创新如何通过企业知识全球知识流动推动国际化进程。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力越强、海外市场知识传播越广泛的企业,国际化表现越突出,且企业市场影响力和ESG表现能进一步强化这一效应。
2.《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校B1期刊,影响因子5.3,SSCI一区):论文“Improving the synergy between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and internal innovation”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探讨了公司风险投资与内部研发之间的复杂倒U型关系,且该关系在知识密集度较低、规模较小或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进一步指出,公司风险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实施方式与企业技术能力,企业数字化水平、高管参与及多业务单元等执行策略对优化二者协同具有关键作用。
3.《外国经济与管理》(校B1期刊,知网复合影响因子8.9,管理类期刊中位居前列):论文《破解知识搜寻困境:公司风险投资组合与母公司创新投入》聚焦大型产业公司通过公司风险投资获取新创企业知识时面临的困境:尽管该战略旨在促进母公司创新,但双方地位不对等可能导致新创企业采取知识隐藏等防御行为,反而抑制母公司的知识获取与创新活力。文章提出公司风险投资多元化布局和有效治理模式可缓解母公司与新创企业间的“知识侵占-知识隐藏”问题,为产业公司优化投资策略提供参考。
徐婉渔博士长期致力于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此次发表的三篇论文均基于中国情景与中国企业数据,结合前沿理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国际化扩张及创新生态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学术界的相关讨论,也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始终重视科研创新与学术影响力提升,徐婉渔博士的系列成果再次彰显了学院在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的科研实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支持教师开展高水平研究,推动学术与实践深度融合,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撰稿:陈睿;审核: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