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社科项目申报指导暨第13期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25-04-12浏览次数:84

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申报质量,学院于411日在东校区二号行政楼301会议室举办国家级社科项目申报指导暨第13期学术沙龙。此次辅导会由储德银教授、冯德连教授和徐旭初教授为我院申报教师材料进行一对一精准化指导。会议由学院副院长陈旭教授主持,学院教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

辅导会上,三位专家于针对教师的申报项目展开了深入交流。参会教师一次对项目进行简述,专家们结合自身经验,从项目申报的选题策略、研究思路、论证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深入地剖析申报书撰写的关键要点及常见问题,并且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

在辅导过程中,储德银教授指出,研究内容需锚定研究落脚点,在深度剖析相关政策导向,梳理政策要点对本研究领域的指引作用基础上,再有序阐明研究思路,具体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已立项基金成果的方式,挖掘前人研究的可借鉴与拓展之处,进而阐述研究的创新点与价值。冯德连教授提出,选题说明应紧密围绕国家宏观背景进行阐述,强调题目的用词应当切实准确,对于复杂概念必须予以清晰且准确的界定与说明,若面临文献资料匮乏、难以获取直接相关文献的情况,建议从间接角度、关联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与阐释。徐旭初教授聚焦论证体系构建,建议论证方法应优化理论与实证分析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严谨的论证体系,系统阐述机制间的关联和分析关系,并强调贸易规则研究应确保概念的清晰准确,防止因解读不当导致概念混淆。

此外,三位专家还就申报材料中的图文设计、测度方法和语言表述给出了专业建议。在图文设计上,专家提出应遵循简约可视化的原则,规范图表格式与位置安排,作用路径图应确保其科学性、严谨性与完整性,强调图表内容突出重点,并与理论框架相对应;在测度方法上,应详细说明数据来源、计算步骤与模型运用,分阶段呈现指标构建算法,保证研究的可重复性与科学性;在语言表述上,用词应保持统一规范,避免前后表述不一致造成误解与歧义,条理清晰、逻辑连贯地阐明研究内容与观点,并规范使用标点符号。

 此次课题申报辅导会通过个性化的诊断与指导,切实解决了申报教师在项目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为课题申报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未来,学院将长效推进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举办多元学术活动推动高质量科研项目的申报,力争在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上取得新突破。

(撰稿:韦傲娜  摄影:王清香  审核:陈旭